作者: 赵小斌(赵斌长子)

本人乃杨式太极拳亲族传人赵斌之长子,自幼随父东奔西走,习文学拳,家教甚严。今虽年近古稀,精神矍铄,乃父亲之赐也。自我略微懂事,就常留心家史亲缘及拳界趣闻,父亲也常与我谈古论今尤其对杨、赵两家之关系来往,涉及较多。

众所周知,杨式太极拳祖师是河北永年杨禄禅。杨禄禅有三子:长子凤侯,次子班侯,三子健侯。杨健侯温文尔雅,虚怀若谷,拳艺精进,深得禄禅关爱,追随者若群星捧月。健侯有三子:长曰兆熊(少侯),次曰兆元(仲侯),三曰兆清,即杨澄甫先生。杨兆元颇有其二伯父班侯遗风,性格暴烈,虎食狂饮,又因只生二女,郁闷不乐,后得绞肠痧而英年早逝,所遗长女杨聪、次女杨敏,均由健侯夫妇照料。

就在当时,永年赵家人丁兴旺,主人赵林(赵斌的祖父)生有五子,人称赵家五虎。赵家在永年“府前口”(当年广平府的府衙门前)开了一个五间门面的“万兴隆”饭馆,由老二掌勺,人们习惯称为“赵二馆子”。老大出身秀才,不事商务,老三在饭店当采购,老四管帐务兼管内务,老五在北京上学。

赵四掌柜名叫赵澍堂(1882-1951,即赵斌的父亲),自幼谨慎厚道,乐善好施。他主持饭馆钱帐内务时,对顾客十分宽让,该收的零头,一律免去,所以当地流传着“赵四管帐—没零头”的说法。凡是穷人求援,亲友借钱,也常慷慨相助。赵四年龄稍长,长兄赵秀才就为他留心婚事,看中了太极杨家杨兆元的大女儿杨聪(1888-1962),两家一拍即合。1904年,杨聪17岁,嫁到赵家。

传说赵四掌柜做新女婿回门时,杨兆元已病故一年,是杨健侯与长子少侯接待了他。席间,问赵四会不会拳?赵四腼腆一笑,当场拉开椅子钻到方桌底下练了一段太极低架。杨健侯大笑曰:“孺子可教,有空叫少侯再教教你。”遂被传为“杨健侯酒席宴前考女婿”之佳话。从此赵杨一家亲,赵四掌柜也挑起了养活丈母娘和小姨杨敏的重担。杨聪19岁生子赵斌(1906-1999),续生二女,长曰桂珍(1908-1975,即是傅钟文之妻),次曰秀珍。

赵斌是赵四掌柜的长子,又是杨家的第一个外孙,他的亲外公虽已去世,大姥爷少侯和三姥爷澄甫(永年人把外祖父叫姥爷)都把他视若亲孙。赵斌小时侯经常往姥姥家跑,六七岁就三天两头给南关杨家送烧鸡、驴肉、小油酥饼,外祖父也教他从小练拳。他小名叫“连科”,大名叫“赵武”,就是要继承杨家的武业。赵武的小学教师,正是武式太极拳名家郝为真,郝为真也把太极拳作为教学内容。这赵武,生性聪慧,善强记,爱打架,外号“邪猫”。上学时,背诵古文诗词,总是第一,晚年尚能熟背《古文观止》50余篇。赵家当时有十来个小兄弟,打群架也是“邪猫”领头。赵武又踢得一脚狗毛制作的毽子,他年过花甲还在西安公园为拳友表演踢毽子,不踢三五百次不歇脚。

提起打群架,家父多次兴致勃勃地说,当时主要是赵家子弟和李家子弟(太极名家李亦畲的孙辈)打架。赵家是他领头,李家是李亦畲的侄孙李怀荫领头。不过,这是玩耍性质,从不记仇,打得可够热闹。后来,他在南京见到李怀荫,两人回忆往事,兴味犹存,当即交换庚帖,拜为把兄弟,可惜再未见面。上世纪90年代初,河北《中国太极拳》杂志主编李光藩先生来信征稿,家父顺便向他打听李怀荫下落,谁料到李怀荫竟是李光藩的生父。家父得知怀荫已逝,即与李光藩书信往来,十分亲热,遂成世交。

家父的另一打架趣闻是在黄埔军校。他要骑马,马夫不让,打伤了马夫,军校给予留校查看处分。此后,他才改名“赵斌”,表示不再作鲁莽武夫(《黄埔同学录》仍为“赵武”)。

1917年,杨建侯去世,其夫人也回到家乡居住。赵斌的两个妹妹常住在 杨家照顾姥娘和老姥娘。杨澄甫从北京给母亲寄钱回来,据说健侯夫人喜欢把钱 放在小脚的鞋缝里,赵家姊妹从中也“贪污”些零花钱。赵斌十来岁曾到北京住过 一段时间,跟杨澄甫学拳。三姥娘(杨振铭的母亲)让他以后就跟杨澄甫学拳教 拳,他说:“捞鱼摸虾,饿死拳家,我要学班超,投笔从戎。”三姥娘去世后,杨 澄甫1919年与侯助清(杨振基、振铎、振国之母)在永年结婚,赵斌还到这位比 自己大七岁的新三姥娘那里去闹新房。

1921年,赵斌从永年师范毕业,毅然投笔从戎,后参加了李明扬部,又考入了黄埔军校六期(炮科)。1930年,奉命任上海某迫击炮连连长,镇守吴淞口崇明岛。当时,杨澄甫又通过浙江省省长张静江(兼杭州国术馆馆长)给赵斌在浙江省政府登记了一个闲职。期间,赵斌和杨澄甫的内侄张庆麟(侯助清舅家的侄子),曾与杨澄甫同住一室,朝夕相处,并在西湖边练拳。杨澄甫常说,练拳是每天“一遍不忘两遍熟,三遍四遍长功夫”,要他每天至少练三遍。赵斌牢记三姥爷的教导,闻鸡起舞,坚持不懈。这时,傅钟文已与赵斌的妹妹结婚,也常到杭州向杨澄甫学推手。

随着杨澄甫南下,其长兄少侯,少侯之子振声,及杨班侯之子兆鹏,都相继南下。兆鹏、振声,都跟着杨澄甫,赵斌和他们都打过交道。家父说,杨兆鹏,杨少侯及其子振声,都染上了吸食鸦片的恶习。少侯因经济困窘,1930年在南京自杀。振声多次缠着赵斌要给他在部队谋个排长当当,赵斌知道他吃不了当兵的苦,就一次给他五十银元,一双牛皮长靴,打发他到外地去做生意。听说杨振声去了云南,其后代都不错。杨兆鹏不但吸食鸦片,还搞贩卖。他曾想利用赵斌的军职为他窝藏鸦片,家父厉声斥之曰:“你再如此,我就绑你见官!”兆鹏后来向杨澄甫告状:“老连科(赵斌乳名)不得了,还要绑我见官。”据说杨澄甫请陈微明介绍杨兆鹏到广西教拳,再无音讯,杨家在永年为他造了一个空坟。

赵斌13岁时,家里就给他娶了一个20岁的媳妇,他不喜欢,16岁离了家。在杭州,三姥娘对他说:“瞧你每月把饷银都花得净光,送亲戚朋友,从不记帐,这怎么行。家里的媳妇你不喜欢,要么在杭州再给你找一个?”杨澄甫说“我看行”。于是,由杨澄甫夫人介绍,赵斌与杭州绸缎作坊王老板17岁的女儿王凤英于1932年结婚。1933年3月16日生下了我。此时,家父移防镇江任副营长,他抓了一大把银元,让传令兵一分钱不剩地买成礼品送往杨澄甫家,报喜谢恩。在我满月时,又接杨澄甫夫妇到镇江喝喜酒,并请他给我起个名。杨澄甫想了想说:“这孩子虽是永年人,但他生在三国东吴故地。曹孟德说‘生子当如孙仲谋’,我看就叫他吴生吧,算是孙仲谋的半个子孙。”父亲很高兴,就把“吴生”作为我的小名。次年,又有胞妹青梅诞生。

1934年,赵斌蒙他的黄埔六期同学、时任杨虎城骑兵团长的孟庆朋举荐,到杨虎城的十七路军西安绥靖公署任战术教官。1936年,杨虎城把他送到南京炮校五期学习(西安事变时赵斌在南京)。行前,派两名下属护送王凤英母子三人回到河北永年由父母照应。1937年,赵斌从炮校毕业,回西安任黄埔第七分校15、16期炮队教官,后在赵寿山的38军任作战参谋,参加过中条山战斗。其间,与家属长期失去联系,家母因生活所迫,改嫁当地。1941年,父亲在河南又娶妻郭多荣(亦为永年人),此即异母弟赵幼斌之生母也。

1941年,赵斌在河南洛阳任某部谍报队大队长,联系、配合敌后抗日力量,刺探日寇军情。他打算通过谍报员,把处于沦陷区永年的父母儿女接到河南。消息传出,亲友要跟随的不下十来人。但是,人多行动不便,容易暴露目标。此时,杨澄甫已去世多年,其夫人侯助清带着孩子也住在永年,他希望带走一个正在读书的孩子到国民党区,以免荒废学业。赵斌欣然同意,遂带小舅杨振铎前来。经过几度艰险,终于通过日寇封锁线。杨振铎和赵斌的父母子女到了河南洛阳。不久,赵斌升任冯玉祥部独立第五旅上校参谋长,移驻卢氏。全家也在此安顿下来,把杨振铎送往卢氏城厢高中读书。日寇驱兵卢氏,赵斌因与旅长意见相左辞职,带着全家通过陕西商洛来到西安,担任第一战区十三粮秣军械库总库长,杨振铎也考取了西安黄埔第七分校十九期工兵科,其姐姐杨聪十分欣慰。这是杨赵两家休戚与共,患难相交的又一篇章。

抗战胜利后,赵斌不愿打内战,于1946年离开军队,闲住西安。杨振铎从军校毕业后,曾在西安某部任职,因与连长不和,十分苦恼。他写信给赵斌,赵斌亲自前往和解。后来,杨振铎也愤然辞职,另谋他业。

全国解放后,家父的老上司、时任陕西省长的赵寿山介绍他到革命大学学习,后由政府安排做税务工作。1958年,他觉得对工作不太适应,申请退职,专事杨式太极拳的传授工作,兼授古文,担任西安市武术协会委员。不久,杨振基、杨振铎也在傅钟文的推荐下专事授拳。他们分别在邯郸(杨振基)、太原(杨振铎)、上海(傅钟文)、西安(赵斌),形成了杨式太极拳的传授基地,把杨澄甫的事业发扬光大。由于杨振铎与赵斌早年生活过一段时间,关系更为密切。1985年,赵斌创立“西安永年杨氏太极拳学会”,杨振铎亲自前来表演助兴。赵斌所著《杨氏太极拳正宗》一书出版,杨振铎也题词祝贺。

1991年,西安永年杨式太极拳学会与台湾中华太极馆联合举办“海峡两岸杨氏太极拳交流大会”,杨振铎和杨振国应邀参加。杨振国小时侯对赵斌有印象,他对人说,“记得当时家里常来一个军官,可威风啦”。家父说,杨振国在弟兄四人中长得最漂亮,练拳也很可爱,他常称呼这位小舅舅为“小姑娘”。

1995,赵斌90岁寿辰,西安永年杨氏太极拳学会举行年会,杨振基夫妇应邀前来。赵斌在拳友们拜寿之后讲话,首先恭恭敬敬地向他的舅舅和舅母---杨振基夫妇三鞠躬(赵斌比杨振基大17岁),拳友们对他这种尊敬长辈、尊重杨家的行为深为感动。

赵斌,作为杨澄甫的侄外孙和传人,在杨式太极拳的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。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、学生,成千上万,获得全国及地方各种太极拳剑比赛的金银铜牌数十枚。获益于健康者,更不计其数。他逝世后,永年县政府为他建造了“赵斌太极园”,前国家武协主席徐才先生题写了“德高望重,永垂青史”的碑文。赵斌的崇高品德和卓著贡献,将永远铭记在拳友们的心中。(本文转载网络)